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影响经济增速

作者:何亚福(人口学者) 来源:新浪新闻 发布时间:2016/3/30 9:18:10 点击数:
分享到 65.6K
导读:原标题: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影响经济增速  生齿日繁  劳动力的相对高龄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会给经济增速带来负面影响。  “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六十五章有这样一句话:“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下…

原标题: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影响经济增速

  生齿日繁

  劳动力的相对高龄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会给经济增速带来负面影响。

  “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六十五章有这样一句话:“综合应对劳动年龄人口下降,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增强大龄劳动力就业能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12年至2015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已经连续四年下降。严格来说,“劳动力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这两个概念有所区别:“劳动力人口”是指劳动适龄人口中具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口。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虽然属于“劳动年龄人口”(例如30岁),但他因车祸或其他原因导致严重残疾,失去了劳动能力,那么他就不属于“劳动力人口”。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年均增长保持在6.5%以上。我认为,在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要达到6.5%以上的经济增速不易,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二次大战后一直到1980年,日本经济保持高速增长。19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日本问题研究专家沃格尔教授出版了一本名为《日本第一》(Japan as Number One)的研究专著,此书一出,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当时许多人认为,如果按照1980年代以前的经济增长率持续下去,日本将有可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然而,进入19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停滞不前,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年龄人口下降以及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出生的大量人口,给近30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然而,随着近几年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中国的经济增速也随之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延迟退休年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更充分地开发我国的人力资源,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带来的负面效应。然而,延迟退休年龄也可能导致劳动力相对高龄化快速发展,可能影响到中国经济的活力。所谓劳动力的相对高龄化,是指在劳动力群体中,50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偏高。该比例越高,说明劳动力高龄化越严重。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劳动,年轻劳动力均优胜于老年劳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尤为如此。而且,企业中老人的比例过高,会导致年轻人的上升空间缩小,其创新活力会大幅下降。

  此外,近年来我国年轻农民工比重逐年下降,农民工的高龄化趋势加快。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从2010年到2014年,40岁以下农民工所占比重由65.9%下降到56.5%,降幅近10%;而50岁以上农民工所占比重由12.9%上升到17.1%。

  在劳动力人口减少的情况下,要实现经济增长,只能靠升级经济发展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力的相对高龄化不利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这会给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增速带来负面影响。

  当然,全面二孩政策从今年元旦开始实施,如果出生人口在“十三五”时期有所增加,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这些新增出生人口在短期内会刺激与婴幼儿有关的乳品、医疗、服装、鞋帽、玩具、家政、幼儿教育、游乐等等行业的发展,而长期则会增加各行各业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这些额外增加的需求可以刺激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

  □何亚福(人口学者)

上一篇:【社评】“软裁员”现象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背道而驰 下一篇:法院先予执行帮劳动者再就业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