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人员的 劳动价值谁说了算

作者:马晓华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发布时间:2016/7/8 15:26:19 点击数:
分享到 65.6K
导读: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谁说了算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启动,粗放经营核算模式是拦路虎  马晓华  [三明市在四年的时间内,把医疗收入从39%提高到了60%,这个医疗性收入包括检查、化验、手术、治疗、诊查、护理费用,药…

医务人员的 劳动价值谁说了算

  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启动,粗放经营核算模式是拦路虎

  马晓华

  [三明市在四年的时间内,把医疗收入从39%提高到了60%,这个医疗性收入包括检查、化验、手术、治疗、诊查、护理费用,药品和耗材的费用占比从60%下降到35%。其中,手术和治疗费用占25%,检查和化验占25%,诊查和护理占15%,而在过去,诊查和护理仅仅占5%。]

  “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买药几百块。”今后,这种就医与购药的尴尬状况有望逐步改变。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印发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要求各地按照《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的要求,制定改革具体实施方案。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改革即将启动,过去以卖药为主、被忽视的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将被重新定位。

  但是,如何给医务人员的服务进行科学定价?这可能是涉及能否达到改革的目标的大问题。

  “医疗服务价格的确定,最重要的是需要医院科室的真实成本的核算,但是目前这块数据还不健全,还缺乏微观基础性的研究。”国家卫计委卫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卫平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

  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中也指出,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需要按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求,科学核算医疗服务成本,控制医药费用总量,优化医药费用结构,逐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合理确定医疗服务政府定价范围,充分发挥行业监管、医保控费和市场机制作用,引导价格合理形成。

  “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价,成本核算是基础,现在的定价基本上没有成本概念。但是有一点,就是技术劳务类的定价,总体都是远远低于标准成本,所以改革的方向也是不断提升技术劳务类项目的价格。”国家卫计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应亚珍解释道。

  而如何科学核算,又能控制医药费用总量,这确实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

  根据《医院财务制度》第三十条(三)科室成本的分摊规定:“各类科室成本应本着相关性、成本效益关系及重要性等原则,按照分享逐级分步结转的方法进行分摊”,“先将行政后勤类科室的管理费用向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可以采用人员比例、内部服务量、工作量等”。

  据了解,在这种成本核算方法下,医院的管理费用首先分配给各科室,而管理费用的形成并非各科室能够控制和管理的,比如行政部门的设置、行政部门的人员结构和工资标准、行政部门占用的建筑面积及相应折旧都不是医疗科室可以决定的。管理费用和科室成本相关性以及成本效益关系均不是最直接,通过这种分摊方式形成的科室医疗成本看似考虑了管理费用,满足了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实际上扭曲反映了成本核算单位的直接责任,导致科室成本核算的结果不能反映科室成本管理的真实情况。

  事实上,医院在进行科室成本核算时,应当按照“谁收益,谁负担”的原则,归集、分配各项成本费用,使各项收入与为取得该项收入的成本费用相配比,核算科室的收入应该与该科室的成本费用相配比。

  然而一般的公立医院经营模式与成本核算都较为粗放。“很多公立医院科室成本核算都没有,有的是让软件公司帮着弄,没有采集到真实的信息,而是简单的进行配比,这是不能反映科室的真实成本的。无论是按照项目还是病种,如果没有真实的科室成本数据,是无法对医疗服务成本进行科学核算的,所以导致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几次之后总感觉不到位。”李卫平表示。

  另一方面,被忽视太久的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势在必行。“以药补医”不仅导致看病贵,还衍生出种种灰色利益链。未来“以技养医”,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才能让最优秀的人才呵护好生命。

  在经过4年相关改革的三明市,现在已经尝到了甜头。

  三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医改工作协调小组组长詹积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都是用的我们真实的数据,才能给出正确的改革定位。正是因为调整到位,在这改革四年的时间内,把医疗收入从39%提高到了60%,这个医疗性收入包括检查、化验、手术、治疗、诊查、护理费用,药品和耗材的费用占比从60%下降到35%。其中,手术和治疗费用占25%,检查和化验占25%,诊查和护理占15%,而在过去,诊查和护理仅仅占5%。”

  在詹积富看来,在他整个盘子的调整中,虽然提高了医疗行业收入,但并没有让整个三明市的医疗总费用翻了番地增长。在四年时间内,三明22家县级以上医院的收入从17亿增长到23.6亿,每年增长的幅度在8%,他强调,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时,用力挤掉药品耗材等虚高的空间来换取,同时必须控制住医疗总费用的增长幅度在8%~10%之间。

上一篇:劳动立法改革需要系统推进 下一篇:沪部分企业发低温费 专家:“温暖费”不同于低温津贴
相关文章
  • 没有找到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