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的隐患与机遇

 来源:中国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2009/1/6 9:18:09 点击数:
分享到 65.6K
导读:裁员的隐患与机遇新闻来源:中国中小企业发布时间:2008-12-31阿里巴巴CEO马云在给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冬天的使命》…

裁员的隐患与机遇
 
      新闻来源: 中国中小企业       发布时间: 2008-12-31  
 
     阿里巴巴CEO 马云在给员工的一封内部邮件《冬天的使命》中写道,冬天要来了,要准备过冬。的确,对于中国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而言,2008 年似乎更寒冷、更漫长。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不生产,是死;生产,那叫生不如死”。有幸得以存活的中小企业为了延续生命,则不得不大量裁员,缓解人工成本压力。而人手不够又会导致产量和订单的减少,这样,企业势必进入恶性循环。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为什么正是在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中,中小企业却遇见了前所未有的寒流,出现如此大规模的裁员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中国现实问题。

  从宏观层面讲,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经济现象。这种大规模的裁员和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存在一定关系。我们知道,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但不幸的是,这些指标是没法同时达到的,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要真正做到这些指标的全面实现,基本没有什么历史经验可循。通货膨胀和失业这对指标就是如此,这从经典的菲利普斯曲线(the PhilipsCurve)就可以反应出来。菲利普斯曲线是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在1958 年提出的,他根据英国1867 ~ 1957 年间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数据得出。他认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反向的回归关系。后来,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索洛又将菲利普斯曲线发展成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曲线。这也就是说,当通货膨胀率高的时候,失业率往往会偏低;而当通货膨胀率偏低时,失业率却会上升。要实现双低似乎更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因此,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点。而实际上,高通胀率的影响并不局限于经济问题,它还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政府面对这两个矛盾的时候,首先要处理高通胀问题。

  为了降低高通胀,他们可能会不惜一切代价地采取各种严厉的宏观政策。很多经济学家也发现,这种调控政策往往最终会趋于过于严厉。过度的政策力度也使得失业率在短期内偏高。这就是我们今天能观察到如此高的失业率和大规模裁员的社会经济背景。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有“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过去4 年中,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达到10%,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更是高达11.4%.这是11 年以来的最高点。2008 年虽然有所下降,但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的GDP 增长率仍然有9.6%.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自然也不会甘心如此,从2007 年1 月份的102.2 一路攀升到2008 年的107.1.经济过热使市场需要的货币量增多而引发通货膨胀。政府为了打压过高的通货膨胀,必然会采取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今年上半年,央行已经6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府的紧缩性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过热现象,但各种政策最后还是体现在企业之上,企业的经营压力也随之增加。在这些压力下,裁员便是一种最好的解决手段,因此,社会上的失业率也会水涨船高,不断增加。

  当然,从微观的视角来看,成本压力是显而易见的。这是宏观经济政策通过社会反应机制转嫁企业的直接压力。

  由于石油等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很多中小企业,特别是纺织、服装、塑料制品行业的企业已经伤痕累累。成本的急剧增加,大大压缩了这些企业的利润空间,有些行业甚至出现了负增长。据报道,浙江乐清市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工艺品制造业今年一季度的增长率分别为-8.14% 和-17.21%.

  同时,由于国内的通胀压力也带来了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内在要求,这一点内在压力也增加了出口企业的压力。据测算,人民币升值幅度增加5%,就意味着每出口1 美元货物要少赚0.4 元左右。

  三年来,人民币升值近20%,可以想象,出口的利润损失绝对是个大数目。中小企业的利润正在一点点被汇率吞噬掉。

  就目前的状况而言,中小企业少生产,少亏损。减小生产规模、减少劳动力也是无奈之举。

  宏观经济政策所带来的融资难问题也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银行信贷紧缩使得中小企业贷款难上加难,据报道,中国银行2008 年的贷款额度比2007 年降低200 亿人民币。根据银监会统计,第一季度各大商业银行贷款额超过2.2 万亿元,只有约3000 亿元贷款落实到中小企业,占全部商业贷款的15%,比去年同期减少300 亿元。无法获得贷款或贷款成本过高,中小企业必会走入发展困境,生产萎缩,生死即在一线间。

  以上的成本压力、人民币升值压力以及融资困难都是一些非常直观的高失业率原因。但深层次的问题还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于低下的创新能力导致大多数企业从事低端的竞争,从而使得这些企业面对市场不确定性的系统风险时,缺乏足够的抗风险能力。换而言之,缺乏企业家精神才是我们企业的根本,也与今天会有如此大规模的裁员有很大的相关性。目前,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仅仅把目光停留在产品、价格上面,没有充分意识到软件实力的提升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想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仍有一席之地,独特的文化、新颖的视角、先进的管理、强大的网络、优秀的品牌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新是何等重要。这些东西才是一个企业深深的烙印、一个企业真正的生命力所在,才是企业真实价值的体现。不可否认,对于一件成功的、有竞争力的产品而言,它的价格应该更多地反映企业的理念、智慧、创新和独到之处,直接生产成本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放眼中国的大环境,我们似乎看到更多的是中小企业的竞相效仿。什么产品工艺简单、有市场、有钱可赚,就有很多企业纷纷加入该行业。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均衡思路,如果一个行业有利可图,就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并加剧竞争,导致价格下降或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事实表明,一旦竞争愈演愈烈,只有少数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才能够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功地防止竞争者进入,从而获得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利润。

  而其他企业呢,它们产品的价格扣除了材料成本和少的可怜的劳动力工资外,还剩下什么呢?一旦产品成本上升,资金短缺,在市场严峻的挑战下,大部分的中小企业拿什么和别人抗衡,除了关闭、裁员,还有什么办法呢?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也是我国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生存状况的真实写照,似乎过好今天就足以。这是笔者暑期到浙江温州、台州以及宁波调研时候最大的一种感受。其中调研也发现,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很不完善,人员分工不明确,职权界定不清晰,缺乏科学的管理和充分的沟通协调,组织结构一片混乱。这也使得大部分员工都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工作,领导层也对未来缺乏必要的信心。一旦出现问题,整个企业就阵脚大乱,成为一盘散沙,裁员也只是例行公事罢了。

  所以,不要再把国内外经济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作为我国中小企业遭遇此劫的冠冕堂皇的借口。掀开这层面纱,才可以看清我国中小企业真实的生存境况。自身的问题才是此次企业危机的症结。这是一个很坏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时代,我国中小企业的蜕变也将从这一刻开始。纵使蜕变的过程很痛苦,也意味着死亡,但蜕变之后的企业将会迎来新的春天。

上一篇:上海某职业学院清洁女工告赢学院讨回加班费 下一篇:裁员排行榜出炉:八类职业最易被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