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才市场拐点或已现 外地企业“挖墙脚”

 来源:深圳晚报 发布时间:2011/7/29 15:19:25 点击数:
分享到 65.6K
导读:  深圳新闻网讯昨天本报关注了深圳人才市场的企业、人才陷入“两难”迷局:人才市场进场求职者减少,企业在喊“招人难”;找工作空间大了,而人才还在叹“工作难找”。“两难&r…

   深圳新闻网讯 昨天本报关注了深圳人才市场的企业、人才陷入“两难”迷局:人才市场进场求职者减少,企业在喊“招人难”;找工作空间大了,而人才还在叹“工作难找”。“两难”pk的背后究竟深藏着什么?本报继续深入采访供需双方及有关人士,探讨“吃不饱”和“想吃好”的深层原因。

    1、人才分流是大势所趋

    不久前,记者参加深圳人才大市场专为高新企业举行的招聘会,随机采访了数家企业。每家企业在说到招人才难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地注意到全国性人才分流对深圳的影响。

    一家企业的负责人抱怨说:“在深圳招不到人,我们就去成都、西安招,还是招不到,他们都不愿出来。现在中西部崛起,国内到处都是开发区,人才不缺就业机会、选择面很宽,不是跑到深圳来才能挣到钱的。深圳企业给的钱不算多的话,是不足以吸引他们跑到深圳来的,但太多的钱我们也给不起。”

    在招聘行业工作十余年的李小姐说:“工资待遇之间的差距减小了,是一些人才不选择来深圳的原因,许多内地企业给的工资并不比深圳低,如果是真正的精英,内地企业还可以高薪聘请。”

    《2011年第二季度深圳人才大市场人才供需指数报告》公布了期望薪酬调查,2011年应届大专毕业生期望的月薪平均为2001~2500元,本科毕业生期望月薪平均为2501~3000元,应届硕士以上学历毕业生期望月薪平均为5001~5500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薪酬并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

    “就算内地工资低一点,他们也想留在老家。能在自己所在的省份或城市及周边省市就业,不需要离家太远,一边上班还一边享受家庭的温馨。”李小姐说。

    2、外地企业来深“挖墙脚”

    不仅人才招不来,被“挖墙脚”还时有发生。据了解,近三年来外地到深抢人才的企业越来越多。以深圳市人才大市场为例,每次大型的招聘会外地企业几乎占到两至三成,而且有的城市还组团前来。在专门以中高级人才交流为主的“群英会”上,外地企业的身影也是频频出现。深圳改革开放早、人才较多且成熟,这些外地企业来深招人的目的就是直接将“熟手”和“精英”挖走,这要比花时间、金钱培养人才更划算、更快捷。

    在不久前的一次招聘会上,中国光谷企业组团来深招人才。昨日记者联线带队来深的光谷人才服务中心负责人刘东,他说:“我们当时就是想到这里找一些熟手!第一次组团来深圳就有收获,招聘到一批精英,目前到岗人数已有16人。这次招揽的专业人才以软件工程师、光电子技术等理工科的技术人才为主,不排除以后再来深招人。”

    记者问刘东:“为什么这些人才会从深圳到武汉?”刘东说:“我们来深圳招人才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一方面,将招聘目标锁定在湖北籍、曾在湖北上过大学的精英,又或是在深圳工作的湖南、江西等周边省份的人才。从地理位置上的接近性出发,让在外的人才回流。另一方面,我们把握了这些人才追求高质量生活水平的心理,拿同样的年薪,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城市生活与消费,有着很大的差别。就房价这一点来说,武汉与深圳相比之下显得较低,从而减轻了他们的供房压力。”

    3、产业升级突显人才困局

    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获悉,来深的毕业生几年来呈现整体上升趋势,表明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依然很大。截至目前我市2011年共接收(审批同意)院校毕业生35817人,同比上升1.2%。其中博士毕业生213人,硕士毕业生9905人,本科毕业生21615人。2009年、2010年同期接收人数分别为25557人、34504人。

    一方面,毕业生还在大举进入深圳,一方面深圳的企业频喊招人才难。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业内人士指出,随着深圳企业的升级发展及产业转型,他们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高校培养的人才往往不能满足这些企业的“胃口”,企业也没有足够的耐心自己去培养人才,总想着“熟手”和“精英”招之即来,来之能战,而这样的人才不一定能为这些企业跳槽。

    目前进入招聘市场求职者的整体同比处于减少的趋势,但是仍然保持了一定的选择数量,但是企业仍然感叹有效简历收的少、合适人才找不到,找工作者、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的高校毕业生抱怨对口工作难找,这说明,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结构性矛盾。

    深圳市天下印商科技公司的招聘主管马丽波直言,现在的高等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企业大量需要复合型人才,而高校实际培养的太少。”

    网友caoyu在给本报写来的邮件中说:企业应该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给应届毕业生,学校也应该多点关注社会需要怎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地培养。

    4、高昂生活成本吓退人才

    企业的胃口高了,而人才的口味也在变。一位未署名的网友给本报邮箱发来信件,从他个人的经验对深圳“用人荒”进行了分析。首先是深圳物价高。就拿一个月5000元来说,除去个税、社保、吃住、交通、电话、平时零花,真正到手的只有2800元左右。而一个月真正能拿5000元的人并不是很多。其次是房价太高。一个月拿5000元也买不起房,而其老家河南信阳这样的城市,房价才三四千元一平方米,购买有希望。另外,远离家乡,不能亲人团聚,降低了幸福感。

    招聘行业资深人士说,80后、90后群体进入社会求职的心态和视角变化很大。他们放弃进入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就业,更多选择家乡就近就业,除了物质生活压力的限制,恐怕就业创业观、抗压力心态、价值导向等等都有大的变化。在他们的心中,金钱并不代表人生的最高追求,一边工作一边享受生活才是最佳选择。以前的人才以来到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为首要追求和荣耀,现在他们更会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寻找幸福的平衡点。

    “我们已经在西安团购房子了!”在华为工作的软件工程师刘先生对记者说。由于公司的调整,刘先生部门数百人已全部迁到西安工作,一些人准备定居西安。刘先生家的房子位于西安高新区内,可以走路上下班,再也不必要像在深圳天天早晚赶班车,路上花掉一个多小时时间。房子是大三房,每平方米7000多元,在深圳见惯了高房价的刘先生觉得好便宜。等一切安排妥当,他准备卖掉深圳的房子,把老婆孩子全部接到西安过日子。其妻对记者说:“他到西安之后,工资跟深圳是一样的,但是那边的物价低多了,生活的综合幸福指数高。”

    5、深圳人才市场拐点或已现

    就深圳企业招人难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他认为有五大原因:

    第一,由于人口结构的特殊性,全国劳动力递减。深圳三四年之前就出现了“用工荒”,与“人才荒”有相同原因,独生子女政策在这个时候使人才市场出现拐点。

    第二,大的企业如富士康、华为等在内地纷纷办厂和分支机构,使劳动力不再寻求涌向深圳,而分散转移到湖南、四川甚至东北。

    第三,深圳的生活成本太高,生活质量降低。深圳工资如今和内地城市相比没有优势,相对来说也不是非常高,但吃住交通费等成本比内地高出很多。其他地方来的人才对深圳归属感不太强,有的人在深圳做了一段时间,当外地有机会时就会离开。

    第四,企业的竞争优势小了。深圳招公务员,很多人报考,因为工作收入高且稳定,人才容易对未来有一个预期,在企业的工作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且起薪不算高,所以导致企业招人才难。

    第五,用人单位头痛的流动性问题。由于企业工作的欠稳定性,人才也不安心,他们先找到工作,熟悉环境、积累经验之后,很快就跳槽走了,有的人才在深圳内部流动,有的人才流到深圳以外,特别是一些白领回流到内地一些城市。

    “以前全国各地向深圳输送人才,所以深圳不愁无人才。未来深圳‘用人荒’是肯定的,现在还只是相对的难,以后会经常碰到。”易松国表示。

上一篇:留学生花100万拿仨洋文凭 回国当白领月薪六千 下一篇:电商行业陷可怕人才泡沫 1年名企工作经验能达月薪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