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民工养老保险立法是关键

 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3/8/28 11:08:22 点击数:
分享到 65.6K
导读: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步迈入老龄,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凸显。目前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存在着“城市无法养老、农村无力养老”的尴尬局面。  张安东是甘肃省定西市人,今年60岁。从26岁进城打工,30多年…

 《法制日报》记者了解到,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步迈入老龄,养老问题已越来越凸显。目前第一代农民工普遍存在着“城市无法养老、农村无力养老”的尴尬局面。

  张安东是甘肃省定西市人,今年60岁。从26岁进城打工,30多年来,在兰州市建筑工地上当过小工,卖过水果蔬菜,干过装卸工,直到去年由于年纪大了,加之老伴儿杂病缠身,他只好被迫回家。

  回家后,张安东断了收入来源,但开销却越来越大。“政府每月给我们老两口发60元养老金,但明显不够。”张安东告诉记者,两个人每月一共120元,在农村也只够买油盐交电费,何况老两口还经常生病。

  现在,他跟老伴儿带着孙子和孙女生活,生活费则全由在青海打工的儿子儿媳负担。但儿子儿媳每个月的工资也不高,因此每月只能收到500元左右的汇款,这些钱基本都花在了孙子们的身上。

  据了解,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始于2009年。定西市安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马建成说,新农保从年缴费100元到1000元分为10个档次。最低每年缴费100元,按缴费15年计算,参保农民60岁后每月能拿70多元;最高档次年缴费1000元,按缴费15年计算,每月有170多元。

  “由于农民手头紧张,绝大部分选择的是最低那一档,一年交100块钱,60岁以后每年也就领千把块钱。”马建成说。

  记者在靖远县、定西市安定区、环县等地的农村调查中发现,“养儿防老”的观念和“以儿养老”的现象仍占主导,第一代农民工回乡后,年龄渐长,劳动能力慢慢消退,绝大部分还得靠子女赡养度日。

  当“养儿防老”的传统面临着各种挑战时,农民工的养老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参加养老保险来解决,但当前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参保率较低。

  连日来,记者在兰州市多家建筑工地调查发现,很多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超8成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参保意识淡薄,而大部分用人单位为节约用工成本,也不愿为农民工投保。

  49岁的农民工李文生告诉记者:“我们经理说了,买保险工资每月要少近200元,自愿不买的话,这部分钱就发给我们。”听经理这样一说,好多原本打算买养老保险的工友也都不买了。

  “加快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相关立法非常关键。”甘肃律师刘斌民说,政府作为社会保障的最主要的责任主体,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制度。对农民工参加社保的具体方式、付款方式、异地转接方式等,应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规定,并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刘伯霞表示,应当建立全国统一的、明确的制度规定,以完善全国性的保障体系,避免地区之间各自为政的现象。同时,针对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农民工工作不固定、收入不稳定、流动性大的特点,建立、完善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


上一篇:吉林大火公司未缴工伤险 6000万死亡赔偿需自掏 下一篇:未给员工办理社保 公司被判为员工辞职埋单